“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给出了他的答案:靠耳朵。这其实是曼谷奇拉仑昆大学邀请他去讲课时的题目,在松居直看来,在儿童读书方面,用耳朵听语言的体验是最重要的。
他在课堂上分享了一个场景:
松居直认为,在家庭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是夫妇之间、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个相当注重教育的国家,尤其是孩子的早教教育,同时也诞生了很多顶级绘本大师,而身为图画书的编辑和出版人,许多家长和孩子都喜欢的经典畅销图画书和图画书刊物,都是出自松居直之手。
他曾说:“我要做能让三代人都阅读的图画书。”
那些如数家珍的绘本大师,
幕后推手都是他
1956年,30岁的松居直偶然踏入了图画书领域。
后来接受采访中,松居直说:“这儿时的想象,就是我日后喜欢儿童图画书的出发点。”
但说回到松居直的童书编辑生涯,一开始却并不顺利。
他大学念的是法律,本来想留在大学做学问,却有缘认识了福音馆的社长,社长邀约他来做编辑。
当时,福音馆书店正处于创业初期,后来才决定开始进入出版领域,那时,正值而立之年的松居直是社里唯一的编辑,没有前辈,也没有同事,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摸索。
2017年,藤本朝巳出版《松居直と絵本づくり》,讲述松居直几十年来策划创作绘本的故事与理念。
福音馆起初只出版一些小辞典,后来才走上家庭教育的出版路线。因为市场的关系,松居直慢慢将出版方向逐步转向童书,并创办了儿童期刊《儿童之友》,以图画书的形式出版。
但《儿童之友》发行一年后,还曾因资金问题面临停刊,经营困难,退货率高得惊人,松居直甚至饿得在床上连躺三天,但却意外获得了日本儿童出版业的最高奖项之一“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这才让松居直决心要继续办下去,直到创刊第七年,才开始扭亏为盈。 《儿童之友》创刊后的150多期,一直由松居直负责编辑。其中很多作品,已成为日本图画书历史乃至世界图画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如《古利和古拉》《苏和的白马》《拔萝卜》等。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经典绘著还在不断重印,实现了他当年决心“编辑三代人都能阅读的图画书”的夙愿。 《大河马》 而今备受追捧的许多大师,也都是在《儿童之友》这小小的一方天地成长起来的。 《小达摩和小天狗》 赤羽末吉之外,比如绘本大师安野光雅,曾经是松居直儿子学校的美术老师,之后松居直资助他到欧洲采风,创作了“旅之绘本”系列,也拿到了安徒生大奖。还有创作了《小达摩和小天狗》的加古里子,其实是一位在化学研究所里工作的工学博士,同时,他也是松居直创办的另一本刊物《科学之友》的常驻作者。 说到《科学之友》,亦是日本第一本科普图画书月刊。1969年4月,《科学之友》晚于《儿童之友》十三年后创刊,50多年来斩获了无数国际奖项,至今已出版了600多本,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除了前述提到的加古里子,《科学之友》的作者也都各有来头,松冈达英是博物学界的元老级人物,五味太郎以幽默智慧赢取万千粉丝,柳生弦一郎可谓是给孩子科普身体教育生命教育的第一人……他们对日本小朋友的科学启蒙教育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但支撑《科学之友》的,是松居直从一开始就定下的编辑理念: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用贴近生活、小朋友真正感兴趣的主题去切入,用符合各年龄段特点的画风、语言去讲科学,不幼稚也不超纲,要做充分尊重孩子的好书。 比如《身上的毛发》,就从孩子一定会关注到的日常开始讲起; 《叫一声吧》,带孩子仰头叫、低头叫、张开双臂叫,借助手让“啊”有各种变化,也是孩子们的日常。 还会关注到屁股,聚焦在各种动物的屁股,这本身也是低幼宝宝们超喜欢的主题。斑马有时尚的条纹,长颈鹿有好看的花纹。猴子的屁股和脸是一样的颜色。绵羊的屁股暄腾腾,犀牛的屁股硬邦邦,刺猬的屁股全是刺,看着好厉害。 各种天马行空又不脱离日常的主题都会成为《科学之友》的选题,但松居直想要传达的可不只限于知识本身。 根据罗格斯大学的一项研究,学龄前儿童对于自己知道多少与学习内容多少之间的差距非常敏感。 发表在《心理科学》期刊的这一研究发现:如果学龄前儿童知道的信息刚好足以让他们觉得某个事件有趣,但又不会多得让他们感到无聊,那么他们会更倾向于收集这件事的更多信息。 而这,正是《科学之友》存在的意义。 “图画书不是孩子读的书, 而是由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松居直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到他们十岁左右,一直念书给他们听,从没有间断过。 他从没对孩子们说过一句“看书去”,但孩子们却各自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孩子们经常听他念书,他们似乎逐渐亲身体验到,书是多么有趣的东西。 松居直数不清他到底念过几百本书给他们听,但其中有不少是他自己非常喜欢、希望全心全意和孩子们分享的故事,也有他小时候百听不厌的故事。 孩子们长大以后,他才真正了解到,“当时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这么多故事的意义在哪里。我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 他一直是亲子阅读的推广者,很多具体可操的方法,也都是做父母的,可以直接借鉴使用的。 01念图画书给孩子听 亲自给孩子讲故事,这种体验对今天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 幼儿期用耳朵听故事的体验,通过语言,他们有了为语言创造形象的能力。他们听人讲话,听故事,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通过这种体验,了解到语言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和作用。现在的孩子缺少这种丰富的体验。 02 两三岁的孩子会“吃语言” 2-5岁的孩子具有把语言完全变成自己东西的能力,这不是记忆,不是普普通通的记忆,这是一种更惊人的能力,我认为只能把这叫做“吃语言”。 孩子们是在吃语言,若是这语言使他们感到快乐、有趣,他们就把它吃下去,变成自身的东西。因此,孩子们上学以前,我们大人应使他们有用耳朵听真正优美语言的体验。 03 让孩子喜欢书,靠耳朵 成年人会认为,图画是眼睛观赏的东西,但是对于孩子不是这样的。孩子们会想:这幅画,它在讲故事吗?它能给我讲什么东西呢?画面上的东西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孩子心中看到的画却是动的,像动画片那样。 而让画动起来的,就是用耳朵听见的语言,是语言的力量,而图画也提供了使语言生动地发挥作用的场所。 04 不停顿地念下去 孩子通常被叫作“提问大王”,实际上,很多妈妈们才是让人畏惧的“提问大王”。当读完一本图画书,提问已经变成一种习惯时,孩子们会怎么想呢? 对孩子们来说,图画书是快乐的读物。图画书不是教科书,也不是习题集。不停顿地念下去,是给孩子读图画书的一个原则。在大多数场合下,特意提一些问题,其实是大人的自我满足。 05 没必要强迫孩子去读文字 最重要的是,通过图画书中的插图展开想象,想象故事的内容,从中找到想象的乐趣。这样看图画书的孩子,都是优秀的读者。图画书本来就是为了让不识字的孩子只看插图就能理解故事内容的读物。能做到这一点的图画书,才是好的图画书。 性急地让孩子读图画书中的文字,教孩子读图画书中文字的大人们,其实破坏了图画书对孩子所起的重要作用,剥夺了孩子读图画书时的真正乐趣。 06 能认字并不等于能读书 虽然孩子不识字,却具有很强的用耳朵接受语言的能力,这里孕育着读书的萌芽。书是语言的世界,读书就是进入语言世界。认字只是单纯的技术,虽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使用这种技术进入语言世界的能力,就读不了书。 07 孩子对语言发生兴趣, 就会想读书 给孩子读书,可以引起孩子对语言的兴趣、使他们变得喜欢语言,让他们体会语言的乐趣,孩子自然会对语言发生兴趣,他就想学识字。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们自己想读,想了解令人愉快的书的世界。孩子们知道文字的作用,知道文字和语言是什么关系,因为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到文字是进入语言世界的钥匙。 08 读书给孩子听, 是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方式 我们无疑是爱孩子的,但是这种爱孩子是不是感受到了,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我觉得,读书给孩子听,是能够使孩子感受到爱的一种方式。 从这种意义上讲,在家庭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是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语言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绘本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 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松居直曾说:“绘本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以一个资深童书编辑的身份,他站在孩子的视角也给出了一份适合幼儿园小朋友来读的经典书单,循着这份书单,或许也可以一窥他分辨童书优劣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