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汶川大地震


1488361918699078140.png


来自重庆,来自成都,甚至兰州、杭州、天津、北京的信息急剧汇聚到编辑部,一时无从判断震中究竟藏在哪里。几乎人人握着手机收发短信。


55个小时之后,《视觉》的记者已经徒步进入灾情最严重的映秀镇。踏着瓦砾残垣,逝者与生者都在你的身边,但是你仍然无从判断。


自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开始,全中国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些座标:汶川、映秀、青川、北川、什邡、绵竹、彭州、茂县……,那些平常并不熟悉的地方,从此被记住。


8533,11921,14866,19505,28881,32477,41353……,数字每跳动一下,就是一个鲜活生命的离去,一个家庭的心碎。聚源中学、北川中学、向峨中学、新建小学……,不忍想象,这些名字背后曾经充溢着孩子的笑语和书声。
震中,四川汶川;重灾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震级里氏8.0,烈度11度。


此时,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思所描述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处于人类之中。不必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由于感同身受,人们会一遍遍刷新电脑屏幕,跟踪最新的消息和进展:大雨怎么还不停?道路还要多久才能开通?飞机什么时候才能开始空投?所以,人们卷起袖管,加入献血的长队;把钱转入红十字会的账号;背负几十斤重的药品,徒步进入震区。


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灾难中让人民泪流满面的,不仅是惨烈的画面、悲伤的故事,更有人性的坚持。
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小学的废墟里,当救援人员把手伸向一名浑身是血、躺在几名孩子尸体上的男孩,孩子说:“叔叔,我不慌张,你先救他们吧。”几小时后,直到旁边隔层中的十多名被困孩子都被救出,这个男孩最后一个钻出废墟。
“谢谢!谢谢你们为我治疗!但不要这么多人留在我身边,请你们去救其他人吧!”11岁的映秀镇小姑娘康洁,被瓦砾压致右脚骨折,与外界断绝联系三日三夜后,5月15日终于被直升机送往成都的医院救治。当五名医护人员为她缝针之际,康洁这样说。


22岁的乐刘会,在废墟下被埋了三天。当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说:我就知道你们一定会来救我!别着急,我能坚持。她嘱咐救险人员,你们也要注意安全。在生死攸关的困境中,她还能微笑着说:别让我妈妈知道。
还有,危难来时,张开双臂、保护了四名学生的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还有,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上,送她去太平间,努力付与她些许的尊严的丈夫;还有,至死在哺乳的母亲,用自己双手从废墟中挖出女儿的父亲,忍着家中亲人罹难悲痛坚守岗位的医生、护士、警察……


因为有他们,在家与国的伤痛中,也不让人绝望。


我们都是幸存者。幸者必有存在的责任。在着手编辑这一期《视觉》时,在浏览了近3万张图片并努力拣选出几十幅之后,我们仍愧于信息的单调。只希望你看到的这些非常的时刻,给你相信生活可以继续的理由和力量,抗拒命运无常的恐惧和悲哀。

——编者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