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纳河边洗衣船


文/本刊记者 一某


1488524088044034342.png


图说:这幅画是摄影派艺术家享德里克·库恩的代表作《儿童》,借鉴了雷诺阿《钢琴边的少女》的构图与意境。画面中的孩子们正在倾听,似乎难解其意,却又无法抵御某种魅力的吸引。正如20 世纪初晃荡在巴黎蒙马特的年轻人:那些日后名满天下的艺术家们混居在四周破旧的房子里,他们的绘画被挂在酒肆街边,观者并不能精确地说出画面的意思,却又强烈地感到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蓬皮杜玻璃连廊的人流中,一所古板的展馆“不合时宜”地出现在顶层:里面排列着20 世纪初巴黎先锋派的绘画——那多是画家们裸着身子在洗衣船低矮的房间里、在邻屋的呻吟和债主的敲门声中,绘制而成。如今这些画已成为经典和图腾,而那正是当年年轻的艺术家们极力反对的东西。


收藏它们的橘园,最初是皇家温室,后被用作莫奈《睡莲》的展场,1984 年引入保尔·纪尧姆的收藏后,逐渐成为缅怀巴黎先锋时代的神殿。


有关先锋时代的故事,郁特里罗是不错的开始。


橘园收藏着十幅他以“明信片方式”绘制的巴黎风景,其中,有盛装的巴黎人正拎着裤腿或裙角,小心地踱过泥泞的街道赶去上班,就像为左拉小说所作的绘本。当年,蒙马特山上的人们拒绝的正是这种生活。他们宁愿穷困潦倒,也要自由欢歌,醉生梦死。郁特里罗一度是这种生活的象征。


他终日沉溺酒乡,醉酒后炸过旅馆,钻过碾磨机,没有酒喝便在家吵闹。他德加看不下去苏珊的放荡生活,便教她画画。后来,苏姗也以德加的方式挽救自己的儿子:她将郁特里罗锁在房间里,丢给他一些蒙马特风景的明信片,让他临摹。不想,郁特里罗画起画来极度认真,欲念全无。他用圆规和尺子把那些明信片放大到画布上,连盖屋顶的瓦片、砌墙面的石块的数量都要求完全准确。但这些绘画同样流露着浓烈的情绪,与印象派取道自然的唯美大相异趣。何况,画画也给酒鬼带来自由,不再用他母亲施舍了。一时间,蒙马特处处能见到他的作品。有个叫克洛维·萨高特的老糕点师,花每幅5 法郎- 20 法郎的价格收购郁特里罗所有作品,然后以200 法郎的价格卖出。即使如此不懂经营,郁特里罗还是让蒙马特山上的人们看到了希望——艺术家不仅可以自立,还可以成名,即便业余也可以。


blob.png


几个游客在观赏雷诺阿的名作《钢琴边的少女》。画中的女孩正是雷诺阿的两个女儿:克劳德和加布里埃尔。两个女孩似乎正在专心地看谱弹琴,但她们的视线并不在一处,而克劳德一手抚着琴键,另一只手正准备去翻乐谱,一幅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场景跃然画上。在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早早过起了富足安逸的生活,所以在他的家庭题材的画作中,小富即安的得意溢于言表,其复制品也至今在中产阶级家庭中很受欢迎。这幅画是当年卢森堡美术馆落成时政府的约稿,第一稿现存奥塞。随后雷诺阿又完成了三幅同样的油画,一幅现存大都会,另两幅均被私人收藏。橘园收藏了油画的草稿,与完稿相比少了很多装饰的细节,比如钢琴上花瓶的蜡烛和右下角的椅子。女孩和钢琴就像是速写的草图,但这正是这幅画的魅力所在:去掉那些多余的物质炫耀,两个女孩才成为真正中心和主题,更为生动。( 摄影 / Christophe Ena )


1488524134953039122.png


这是玛丽·罗兰珊1923 年为可可·香奈儿所画的肖像。画中的香奈尔懒散地靠在椅子里,满脸忧郁,少有地没拿香烟,一只手扶着膝上的小狗,另一只手扶着头发。相对于香奈儿的真实照片,在画家的笔下,香奈尔标志性的硬婆气踪影皆无,取而代之的是软弱无骨、慵懒涣散、无所适从的形象。有趣的是,当年香奈儿拒绝收下这幅画,并说画中人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她。但后来,这却成为她标志性的肖像之一。1923 年俄罗斯芭蕾舞团排演独幕歌舞剧《牡鹿》时,玛丽·罗兰珊担任舞台和服装设计,并依据当时如梦如幻的舞台场景,浓缩为此画。1924 年《牡鹿》在赌城蒙地卡罗首演,引起巨大轰动。当年仅有25 岁的普朗克正是因此剧一举成名,罗兰珊设计的梦幻般的舞台,与极具女性魅力的衣饰,也获得巨大的声誉。这幅画就是当时舞台设计的依据。(摄影 / Loomis Dean )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