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什蒂纳:篝火又点燃了 野兽无心安眠
文/曹然
图说:普里什蒂纳郊外奥比利奇的难民营中,孩子在阳光下消磨着不知忧愁的童年。在科索沃战争中,科索沃解放军(KLA)扫荡了普里什蒂纳的罗姆、阿什卡利和埃及族居住区,这些少数民族失去自己的安身之所,不得不迁居市外的奥比利奇、格拉查尼查和米洛什沃等地的难民营中。一些人更是因为被怀疑是塞尔维亚人的密探而被处决。
奥比利奇的这座难民营除了罗姆等族,还有少数塞族家庭,在战争过去13 年后,仍然全家老小挤在一套不足30 平米的陋室中。许多学龄儿童由于没有科索沃政府承认的出生证明而不能上学(科索沃不承认1999 年后由塞尔维亚政府对科索沃居民发放的任何文件)。
简陋的房屋,破落的篮球场,遍地的垃圾……当年的战争震动世界,战后更复杂的困境却少有人问津。
自从2008 年“科索沃共和国”单方面宣布独立后,普里什蒂纳作为其“首都”,仍然呈现出海市蜃楼般的模糊形象。身份认同的迷惘,和胜利者的不宽容,仍在书写着新的悲剧。当年的战争举世震动,过后的困境却少人问津。这不仅仅是巴尔干火药桶中的一座城,也是考验我们认识矛盾和复杂,捍卫人性良善和解决问题之智慧的一座城……
这座新生的城市使她感到陌生。
这里充满了她看不懂的阿尔巴尼亚语标志,这里有崭新宽阔的、与街道两旁杂乱的南斯拉夫时代建筑很不协调的比尔•克林顿大道,比尔•克林顿金色高耸的塑像在路边意气风发地挥手致意,旁边刻着他的语录:“我深刻关切科索沃的人民,我会一生尽一切努力帮助你们!” 这里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激情洋溢的海报:“感谢你,上帝保佑你,美国!感谢你,北约!”这里的人——尤其是说话有分量的人——无论阿族或来自世界各地的,似乎已建起了精英俱乐部,将她的塞族普通群体排除在外。这里最大的建筑是天主教堂,虽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穆斯林——巨大的天主教堂经常门可罗雀,清真寺却不断抱怨没有足够的礼拜场所,其用地申请不断被政府拒绝。未完工的塞尔维亚东正教堂,十多年来无望地站在一片荒地中,与外星建筑般的普里什蒂纳大学图书馆遥遥相望。教堂内杂草丛生,每逢宗教节日,教士带领零星几个塞族人在荒草里以荒谬的严肃举行仪式。
只有一个词能形容普里什蒂纳:矛盾。这种矛盾超出了语言的边界。当有人刚要开口为她辩解,话语已经悄然从唇边溜走,只留下如科索沃平原上的风一般的虚无。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