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巴林,歌唱爱人、雨水和椰枣树


文/本刊特派记者 伊菲 发自麦纳麦


blob.png


孩子们在街头玩耍,警察低着头走过,平静的日常生活景象中隐藏着不安的情绪。这是什叶派教徒殉道者日,在这期间,巴林的两大宗派——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关系往往颇为紧张——在这个国家,占国家人口少数的逊尼派统治着占人口大多数的什叶派。大部分中东地区,总是有宗派分裂的幽灵游荡。


巴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样貌:白天谦和有礼的居民,以及夜晚在路边巡逻的持枪士兵;无边沙漠上的宏伟建筑,以及城市边缘处狭窄的小巷和住宅构成的迷宫般的贫民居住区。巴林大部分的低收入者都是什叶派教徒。据巴林《中间报》主编曼苏尔统计,在政府高级职位的分配中,1971年巴林独立时,什叶派和逊尼派各占50%,2000年什叶派的比例降到17%,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下降至不到10%。为了维护逊尼派的绝对统治,什叶派被禁止参军。


两派的斗争几乎从未停止过,并在中东动荡的局势下不断加剧,去年初,什叶派教徒发起了大规模抗议和暴乱活动,逊尼派掌权的政府不得不做出妥协,承诺进行改革。但在哈利法家族的统治下,改革的实际结果还待观察。

 

无论事情多紧急,也不能把自己弄得太狼狈。巴林人大多有一种阿拉伯式的神气,男人最好宽袍大袖、不怒自威,女人则应优雅端庄、仪态万方。


人们甚少谈论或询问对方的私事,就像他们的建筑,外表整洁大方,但就连酒店的窗户都非常窄。


在阿拉伯世界,巴林算是比较开放的国家,某种程度上,这与他们的石油储量相对较少、必须依靠旅游和金融业的支持分不开。巴林人以“非常高素质的本地劳动力”而自豪,大多数巴林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也还愿意工作,这在沙特阿拉伯等国人民看来已经是勤奋得不可思议了。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