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100万颗地雷上活着


文/本刊记者 袁凌

摄影/卢广


1488528358343010598.png


云南边境,被地雷炸伤的王清明仍是瘸着腿每天早出晚归地劳作。


从广西到云南的中越边境线上,界碑已经划定,炮火的硝烟化作虚幻的雾霭。当高山下的花环褪色之后,世居此地的农民却在打一场没有希望也无人纪念的战争。敌人是战线附近埋下的300万颗地雷,在两次大规模的扫雷中只清除了一半,另一半要靠农民的腿脚去趟出来。为了保住和开拓日常生活的边界,每天他们天生的腿脚都有可能变为一只金属的假肢,不论是妙龄少女还是垂暮老人。


这个过程已经进行了30年,仍然看不见终点,今年寨子里又有了新添的假肢。

 

从广西到云南的中越边境线上,界碑已经划定,炮火的硝烟化作虚幻的雾霭。当高山下的花环褪色之后,世居此地的农民却在打一场没有希望也无人纪念的战争。敌人是战线附近埋下的300 万颗地雷,在两次大规模的扫雷中只清除了一半,另一半要靠农民的腿脚去趟出来。为了保住和开拓日常生活的边界,每天他们天生的腿脚都有可能变为一只金属的假肢,不论是妙龄少女还是垂暮老人。这个过程已经进行了30 年,仍然看不见终点,今年寨子里又有了新添的假肢。


这样危险的“玩具”,在王开学已开垦出来的咖啡地上有1000 颗以上,最密处,50 平方米的面积里有大约200 颗。看起来当初人们是撒种一样随意倾倒在这里,深的有20 厘米,浅的则半露在地面。曾经学习过布雷课程的农民说,“和栽萝卜一样。


战争之前,这片山坡是八里河村的集体土地,战时处于我方炮兵阵地外围,除了留出一条通道,其余都密麻麻布下了地雷。战后这里成为禁区,政府对村里进行了土地补偿。


……


老山曾经是一代人记忆中命运攸关的地名,海拔1422.2 米的它,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凝结着千万条年轻的生命,和国家的荣辱兴衰。但眼下,它和一座普通的山岭一样干净,笼着青色的雾霭,甚至显得过于舒缓,让人难以想见当初为了争夺制高点的惨烈搏斗。


战争的伤亡数字仍然保密,但反思已经开始。对于参观老山旅游景点的游客来说,感触不会是豪情万丈,更多是深沉的疑问。老山脚下是两国交界的边检口岸,拍摄时所处的山坡就是村民排雷种地的地方。两国边民私下的贸易往来,也是在这片土坡上进行。当年这里是另一个主战场东山。战争与和平的戏剧,就是这样卑微地上演着。


2012 年10 月的一个下午,阳光下突然下起了细雨,往事显得虚幻。但山坡上的地雷真实得刺目。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