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整容


文/Lens记者 胡阳潇潇 黄盈盈

摄影/泽德·内尔森(Zed Nelson)



1488530367073069583.png


在这组28p的长篇报道中,你会看到韩国整容业兴盛的原因、中国人越来越旺盛的需求、东西方人对整容不同的要求、最主要的整容手术类型(从它们的方法、价格、热衷人群到历史渊源),以及手术背后所连接的那些社会压力与个人不安全感、人们为梦想和自尊所付出的代价……

 

离进手术室的时间越来越近,面对镜头,几个女孩露出些许恐惧。


“手术之前我并不紧张,但刚才一爬上手术床就开始紧张了,腿也哆嗦了。”


“我有点紧张和焦虑……希望手术能把我变得更漂亮吧。”


郑智慧、洪慧珍、徐宰熙、郑金花和韩智慧几位姑娘,是韩国丽儿整形外科医院从100多名报名者中筛选出来的整形模特。她们将有机会接受价值上千万韩元(约6万元人民币)、自己无力承担的免费整形手术,并参与术后两个月举办的评选比赛。


尽管各自面临长达数小时不等的复杂手术,这五个年轻女孩对自己的选择都没什么犹豫。在选拔期间提交的申请书中,她们都指出了自己五官中的缺陷,详细描述了容貌如何使自己在生活上陷入举步不前的困境,一切似乎都到了不改变不行的地步。


变美的过程并不容易。手术本身和术后几周的肿胀期都不是愉快的经历,消肿过后,她们还要小心翼翼地重新学习使用自己的五官。摄影师郑简(Jean Chung) 记录了她们在三个月间变化的全过程。


……


整形作为行业在欧美已有大概150 年的历史,相比之下,只有近30 年发展史的韩国整形业算是后起之秀。20 世纪50 年代后, 韩国经济迅速发展,此前无暇顾及容貌与衣着的人们,开始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打扮自己。同时,在外来文化影响下,韩国人开始挑剔起自己宽脸庞、矮鼻梁、小眼睛的相貌特征,对外貌产生了近乎偏执的要求。


俗语“南男北女”,意指朝鲜的女孩和韩国的男孩都有着出众的容貌,另一半则不尽如人意,这种相貌格局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另外,韩国人认为衣着容貌是给别人看的,注重外表是对他人的礼节。他们常会奇怪:为什么中国人愿意花那么多钱在饮食上,却不愿来打扮自己?


这些因素给整形业提供了丰厚土壤。上世纪80 年代后期,首批从业者开拓了韩国整形市场;90 年代中期,二世代整形医生登场,完成了整形的商业化和大众化; 2000 年之后,外貌至上在韩国愈演愈烈, 尤其是年轻一代,甚至将其作为生活的唯一信条,整形市场也因此进一步完善。


……


“整形在韩国是很普遍,但人们不会张扬。拿韩国明星来说,韩国医院每周日休息,但如果明星要整形,就会在周日偷偷过来做,所以连医院的职员也不会知道。韩国的女明星们要是想做颧骨缩小术, 不会一下子弄得特别明显,而会一点点地磨骨。这样,似乎是不知不觉就变得漂亮了, 但是这个过程很痛苦。”


这种普及却避讳的暧昧态度十分有趣。实际上,整形是少有的、因为追求美而引发羞耻感的人类行为。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在道德语境下探讨整形?大概是因为其中所折射出的虚荣、脆弱、偏执,是连我们自己也不愿承认的人性弱点。


……


早在2001 年,当英国新闻摄影记者泽德·纳尔逊(Zed Nelson)还在世界各地拍摄战火硝烟时,他就发现所到之处都在推行一种以西方白人为标准的审美观。纳尔逊认为,人类在发展之初就对美具有意识,但那时我们在审美上所认同的都是一些“当地”的东西,也就是说,环境决定了独特的审美。随着大众媒体的发展, 广告巨头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宣传某些产品。在这种全球化过程中,一种狭窄的西方白人审美开始被打包出口到世界各地。


这种新审美观在亚洲转化成了一种对自己种族特征的负隅抵抗。有人将亚洲整形潮流归结为一个字:大。更大的眼睛, 更大的鼻子,更大的嘴,更大的胸部…… 总之,一切都是越大越好。


东方人偏爱大眼睛和高鼻梁,这都是他们自身不具备的。颇具讽刺意味的是, 在中国俚语中,西方人曾一度被称作“大鼻子”,这种蔑称现在反倒成为了潮流。


……


面容更具“全球化”特征的亚洲明星也成为了普通人在整形时的效仿对象。据一位韩国整形医生透露,如今接近半数到他医院来的中国女士,都带着两个中国女明星的照片,点名想要整成她们的样子: 一个是范冰冰,另一个是Angelababy。


东西方在整形人群年龄构成上存在明显区别。以中国为例,整形的主力客户是25 岁到35 岁的年轻人,并且,这个年龄还在降低。一位整形医生说:“我的办公室里天天都坐满了才上高中的小孩子!”而在西方,以美国为例,超过半数的整形手术针对的都是40 岁到45 岁的客户。究其原因,西方人利用整形试图对抗的是衰老, 东方人试图对抗的则是天生的特征。对年轻人来说,“看起来洋气”已经成为比“看起来漂亮”更高的评价。


……


整形所带来的外貌改变有时并非想象中那样巨大,很多情况下都不易察觉。整形作为一个服务行业,终极目的不是创造美,而是让被服务者满意。这其中微妙之处在于整形者的满意度,很多时候并非由改观大小决定,而是由过程中所获得的慰藉和安全感决定。韩啸告诉《Lens》记者,如果他对一个整形者的打造让其非常满意,“70% 到80% 是靠我和他交流谈话完成的,剩下的才是借助手术”。


如今,中国已经真切感受到来自半岛近邻的吸引力:相似的面对西方的心理、激烈的竞争环境,加之韩流源源不断输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中国在整形绝对人数上已经超越传统整形大国,跃居世界第一。


根据美国美容整形协会的统计,早在2009 年, 中国的整形手术总数已达121 万余次,整形医生的数量为4250 人。到2010 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实现产值3000 亿元左右,行业年发展速度平均呈40% 以上的增长态势,而上游企业的销售更是以每年60% 的增长率迅猛发展。


据不同医生回忆,中国的整形是在2004 年、2005 年左右迎来了爆发式发展, 在2008 年末的金融危机后有了一次跳跃式增长。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与社会压力和个人不安全感紧密相关的行为, 应该会继续呈上升趋势,中国人对整形的态度也会不可避免地更为宽容开放。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