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志全家福


文/路瑞海


1488534593038044468.png

 

“如果这个世界因为歧视不接受你们,那我们就努力改变这个世界!”带着福建南平口音的轩妈妈,用尽力气大声喊着。包括她在内的12位中年女人鱼贯走上酒吧舞台,为她们的同志孩子打气加油。


这间名为“柜族”的同性恋酒吧位于广州,此前从没出现过这么一大群中年妇女。这是一群初登舞台的女人——适应她们“同志妈妈”的标签并未很久。她们相互熟悉,却很多彼此不知名字,都是称呼对方在微博的ID——同志父母通常是根据自己儿女的名字将ID命名为“××妈妈”“××爸爸”。


台下的年轻人有的噙着眼泪,拼命鼓掌,但远处角落里两个酒桌旁的熟男酒客,似乎无动于衷。同志在白先勇的小说中被称为孽子,有些同性恋者自觉是一个孽子,觉得只有在父母离开后才可能坦白自己的性向。看到妈妈们登上舞台挥舞着手臂冲过来,反而有点不适应。


……


据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张北川的估算,在中国有2000万男同性恋和双性恋,其中80%都已经与普通女性结婚。


网友“自然”是河北省井陉县地税局的一名基层公务员,生于1973年,在朋友眼中成熟开朗、特别乐于助人。1999年结婚,2000年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但表面的幸福背后,“自然”不仅是一位同性恋者,更曾是重度抑郁症患者——19岁刚刚考上大学时,性倾向的困惑以及学习的压力,让他精神不堪重负,患上抑郁症。在精神比较健康的时间里,“自然”不断强迫自己去满足家人和社会的期待,强迫自己对没有爱情的妻子更好一些,而长期郁积之后又总会面临情绪的强烈反弹。后来,接触了河北地方上的同志亲友会后,他决定跟妻子坦白,协商离婚,后来找了一个比他小14岁的男友“石头”。但他始终觉得对不起妻女,又舍不下男友,一直很纠结。


……


与欧美抗争、对抗型的同志平权道路相比,中国同性恋者的抗争更温和,不太可能出现“石墙运动”那种冲突,他们更看重、更希望获得家庭的接纳。正像香港同性恋学者周华山所说,中国同性恋者的策略与其说是“站出来”,不如说是“回家去”,即同志将同性关系并入了家庭血缘关系的结构中。


同性恋亲友会早期举办的活动,与会的同性恋父母常会一起抱头痛哭。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常被怀疑是传销组织:有点神秘,神情犹疑,相互叫着代号;亲友会的骨干往往凭借对公益的狂热而孤军奋战。


日前,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快速增多,但仍然任重道远。


同志妈妈们在柜族酒吧登场的第二天晚上,一个来自广州的年轻同志的爸爸找到亲友会,他说宁可儿子推开窗子跳楼死了,也不要让他成为一个同性恋。多位同志父母被请过来和他恳谈,但结果并不乐观。这位爸爸情绪宣泄之后,临走时对在场的同志父母说:“你们这样子纵容你们的孩子,孩子被你们害死了,你们的孩子死定了,死定了。”说完,他强拉着身材高大的儿子,匆匆走入广州的夜色。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