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首先得是你自己,不然你谁也不是”


文/刘洋


blob.png


采访这天早上,化妆师给郝蕾看了一篇文章,说现在有两个最不像演员的演员,袁泉和郝蕾。这大概是一种夸奖。郝蕾反问:“那最像演员的演员是什么样呢?”


“大家对演员这个职业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误区,觉得演员得穿得好看、得走红毯。真正的演员是什么,大家已经不知道了。”她对Lens记者说。


郝蕾在《黄金时代》中饰演了作家丁玲。李樯最早是想并列写丁玲和萧红,但丁玲的故事讲完整了很难被通过。所以,后来只截取了丁玲在西安和山西与萧红轨迹重合的部分。那个时候,丁玲的第一个丈夫胡也频已经死了,丁玲与孩子分开,自己也经历了被捕、被监禁;这之后,她到延安,又将被批判,经历一波又一波凶猛的政治运动。这是丁玲命运承前启后的一段。


郝蕾最喜欢的还是前期:“那时是她纯然的一种东西;挺有自己想法的,挺倔的。比如她的好朋友和她喜欢的人好了,她就走了,去北京,上学去了;然后她的好朋友英年早逝,她回去以后发现那个(她曾经喜欢的)人没有在葬礼上,就大骂……那时的丁玲比较像她这个人,后来的丁玲都带有一定命运推手的色彩。”


……


她说自己的时候,也常常用的是“你”,仿佛自己是一个被她观察的对应物。“感性是我职业的需求,但其实我是个挺理性的人。我认为理性是最大的感性,只有把感情全过滤下去,所做的选择,才是真正感性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感性,全是情绪。”


许鞍华说郝蕾,大开大合。郝蕾知道,很多人也都这样说起她。她置身其外、开玩笑似的说起那个叫郝蕾的姑娘:“她是自在的二蕾。


……


Lens:你怎样看待一个女人和政治的关系过于密切?


郝蕾:这和她是一个作家有关。也有可能她不想离政治那么近,但是在那段时期——那个“黄金时代”里,所有的人物都与政治有关。那个时候的政治可能更像文艺,因为还没有成为领导和统治,更像一种理想。所以,那时有理想的人,自然会进入那样追求理想的历史潮流中。而且,在这部戏里,李樯超越了规定性,比如萧红是什么人、萧军为什么很多情、丁玲是否“红色”……这些表达太规范了,这部电影是在空间抽离的状态下去看问题的。我理解,导演和编剧想表达的,不是一个政治性的人、政治性的丁玲;我演的时候,就是我认为的丁玲而已。


Lens:丁玲一生,不管位置怎么变化,都伴随着一些争议,但终究很有韧劲和力量地活到了80多岁,这一点会不会让你特别有认同感?


郝蕾:我第一次看《丁玲传》的时候,看到后面的履历表我掉眼泪了,她那么多的故事就是这两篇儿纸。但是她……很好。在她的能量里,她很好地发挥了。我们不必非要追求波澜壮阔的人生,但如果在波澜壮阔的人生里,还能够坚持,还能够活得很坦然,是会让人感动的。


……


Lens:对于你来说,曾经“贪恋爱”更多是天性,还是和15岁就离开家庭的漂泊经历有关系?


郝蕾:我觉得都有。好几年前,我跟我的造型师说,我呢,其实也没好好爱过谁,他们也都不认识我。你都不那么认识自己的时候,怎么能说自己在爱谁呢?如果对方就觉得小姑娘挺好看的,或者挺会演戏的,他也没有看见你的灵魂,他在爱谁?你很难说那是不是爱情,可能是种激情,可能是种依赖。爱情这事儿还是挺丰富多彩的、挺有高度的。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