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渴的身体把陈旧的历史挤到一旁
文/路瑞海
摄影/安德鲁·米克西斯
一家乡间舞厅的门口,一个穿短裙的女孩背靠立柱,若有所思。天气变冷了,男人们穿着厚衣服在旁边三三两两地交谈,谈论的多是篮球队战绩,或是“立陶宛是其他国家棘手关系的受害者”这类女孩不感兴趣的话题。
安德鲁说:“拍这张照片时,我的目光只是被这个女孩吸引,对于背景没有考虑太多。后来放大冲印出来,才觉得背景里的穿皮衣的男人挺有趣。他们真是太抢戏了!”
利纳斯在苏联解体前一年出生,现在仍然对童年家中的贫困印象深刻:农庄解体,大人们失去工作,爸爸喝劣质烧酒到烂醉。利纳斯和弟弟都没有读大学,喜欢在村子里游荡,打野球,周末到乡村文化中心跳迪斯科。
在那里他结识了从美国回来的安德鲁·米克西斯(Andrew Miksys)。迪厅的年轻人引起了安德鲁的兴趣:“他们穿着牛仔裤,举止西化,但看起来是从旧时代走来的时间旅行者,好像从被囚禁之所逃出,跳舞释放自己。”在那些迪厅里还可以看到残破的列宁画像、苏联海报。安德鲁被死去的帝国留下的时光碎片和那些年轻人的青春无忧吸引。它们和躁动的音乐一起拥塞在同一个房间,却又似乎转眼即逝。
……
自1940年被苏联占领后,立陶宛的经济逐渐恶化,到上世纪80年代末,首都维尔纽斯的大部分住宅区都严重供暖不足,人们在家里也不得不把厚衣物都穿起来御寒。因为食物供给不足,人们普遍消瘦。失望和不满在全社会弥漫,从1989年开始,首都维尔纽斯街头开始出现“红军滚回去”“俄国占领者滚回去”的大标语。尽管只有300万人口和6.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对着巨无霸的苏联,立陶宛人仍然决心独立。由于力量悬殊,他们采取了和平抗议。1989年8月23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国家,有近200万人组成贯穿三国、南端直抵维尔纽斯的人链,要求三国从苏联独立。经过了近两年的斗争,付出14人死亡、700人重伤的代价后,立陶宛迫使苏联于1991年承认其独立。
但立陶宛人对苏联的感受是复杂的,既痛恨被占领的历史,又对过去怀有乡愁。苏联时期,生活相对简单,每个人都在固化的社会结构中拥有固定的位子,人人有工作,乡镇的年轻人可以进入工厂或集体农庄,义务教育、免费公寓、食物配给制,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都是充满确定感的未来。赢得独立后,集体农庄纷纷关闭,社会出现动荡,可以有很多选择的未来反而让人们有点不知所措。人们很容易忘记过去产品的粗劣、监视和告密成风、不能挑战的体制,反而怀念起那时的稳定感和确定感。
……
年轻人想要离开,他们去维尔纽斯,或者欧洲国家。安德鲁发现:“在立陶宛,最受欢迎的国家不是俄罗斯、波兰、德国、拉脱维亚这些周边国家,而是英国和爱尔兰。”在安德鲁结束拍摄前,利纳斯结束了浪荡,也前往西欧淘金。“现在一些迪厅已经关闭了,因为迪厅渐渐不那么火爆,很多年轻人离开乡村前往首都或其他欧洲大城市。”安德鲁说。2015年元旦,欧元就将在立陶宛正式使用,立陶宛人都期盼这能给生活带来新的奇迹。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