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岛 纪录片

分享



人工智能将把生活变成这样……



1488261098476078168.png


“以后我们就不需要亲力亲为了,

用思想就能控制周围的东西……”



1488261114497026803.png


“未来你可能复制自己,

你可以做好几个‘自己’……”


1488261143504014559.png


“可以在大脑里植入一个外语词汇闪存驱动……”


1488261179025078696.png


“假如被车撞了,我们也能站起来,

抖抖土,几分钟就自愈了……”


1488261198815023291.png


“可以制造器官,换掉病变的器官,

也许还能增强视力,成为千里眼……”


1488261217250047376.png


“假如有一天你决定不活了,

那你就可以去睡上1000年……”


1488261232297006055.png


“人类肯定会离开地球的,

太空才是人类的家……”


1488261246563085912.png


“也许人的身体能进化到直接在火星生存的地步……”


1488261263557006830.png


“当今的很多职业都会消失,别无选择……”


1488261275519030711.png


“会出现许多新工作,

因为想在另一个星球上建造社区,

需要创造很多新东西……”


这是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主席本·格策尔、未来学家亚当·福特、人工智能电影《NEO》联合导演道格里西欧·迪玛西奥和罗伯·米勒对 Lens 畅想的未来生活。


1488261293667000343.jpg


实际上,随着机器人AlphaGo和Master横扫世界围棋高手等新闻,人工智能(AI)不仅是创新领域最热的词汇,也进入了大众话题:人类的生活正在一步步被人工智能所改变。


1488261311318049642.jpg


人工智能工作的重点,首先是帮人类突破物理存在的限制,极大改善健康状况并延长寿命。


摆脱肉体限制的意义,是获得更多实现自由意志的可能性。


1488261325007009712.jpg


“人脑进化很慢,AI则在变得愈发聪明。AI可以逐渐学习人类是如何思考、解决问题的,并最终学会所有人类能做的事情。”本·格策尔对Lens说。人类将操纵这种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工具,实现入住太空等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1488333456617030299.jpg


雷·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认为:2045年,人类将与机器融合,获得永生。最近他又调整了这一说法,认为人类永生的时间点可能提前到2029年到来。


虽然对库兹韦尔本人和这个观点的争议仍在继续。但我们看到,全球最顶尖的企业,都已经进入这个角逐场了。


谷歌、亚马逊、苹果、IBM、Facebook……它们在过去几年中如火如荼地收购了几十家人工智能企业。


1488261356140058636.jpg


过去一年中,谷歌开发的“谷歌大脑”在理解人类自然语言精准率上提高了85%;它还学会模拟人类的艺术创作,写出了第一首钢琴曲。


谷歌另一项名为“DeepMind”的AI项目已经通过处理既有信息获得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将伦敦地铁线路图输入进去,它就能通过“逻辑”和“推理”设计乘车路线。


在Facebook,AI已经开始帮助盲人“看”照片:它能自动根据图像内容进行语音描述,比如“上面有三个拿着香槟的女人在笑”。


苹果公司的研发重点在Siri上。通过购入Vocal IQ公司,未来将实现更高级别的语音操控功能。


IBM公司研发了一款教学辅助AI,能基于现有资料设计课程,2017年将在纽约进行试验。


微软则推出了拥有16岁女孩智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小冰能够以她的算法去收集人类数据,产生情感计算,最终与人类产生交流。


这只是它们向公众敞开的一部分。


1488261621951099560.jpg


不过,尽管存在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必须看到,如今绝大多数人工智能仍属于“弱人工智能”的范畴,即程序设计者预测会出现的情况,做出反应方案,由机器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并加以执行。真正的“强人工智能”,也就是拥有思想、能够独立决策的“人工生命”,仍在等待基础科学的飞跃性发展。


然而人类的焦虑,已提前进入未来状态。


1488261636791084705.jpg


李世石惨败给AlphaGo后,人们立刻划分为两个派别:一派对即将到来的“多智能时代”兴奋不已,另一派则开始担忧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未来命运。


只需要看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职业生活经历的巨大转变,就几乎可以对未来做出定论:机器将大规模取代人类,释放出更多生产力。被取代的人可能不再有机会通过重新学习获得再就业的机会,他们要么将多余的精力用来开拓新知识边界,要么只能在虚拟娱乐中消耗生命。这对整个社会的平衡和安全,会带来剧烈的冲击。


1488261647877098633.jpg


此外是隐含着的道德困境:我们做好准备迎接“多智能时代”的来临了吗?我们该怎么对待人工智能这另一种“存在形式”?


学者周濂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机器为什么要百分百模仿人类?未来,人类情感不能加分而是减分,(机器)不恐惧也不希望,它只是计算计算再计算。


周濂还认为:人类是一种设计不够完善、功能不够齐备、容易黑屏、死机、时常需要维修的造物,假如我们用技术规避了一切人之为人的痛楚,也就同时规避了混合着爱与痛苦的生命体验,那什么还能称为“生活”?


1488261659989014714.jpg


关于未来社会,你期望迎来什么样的改变,又会担心些什么?



文 / 胡阳潇潇

图文版权为“Lens·重逢岛”所有

协助机构:全球创新者大会GIC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