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应该叫乌卡时代(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还是巴尼时代(BAN:Brittle——脆弱性、Anxious——焦虑感、Nonlinear——非线性、Incomprehensible——不可知)?众说纷纭。但对于未来不确定的预期,显然唤醒了人们的避险意识。
面对变化,很多人选择收缩自己。保守、谨慎、追求确定性,成为趋势性的选择。
就像英特尔联合创始人安迪·格鲁讲过的“尾灯理论”:“在雾中驾驶时,跟着前面的车的尾灯灯光行路会容易很多”。
但这种思维的危险在于,“一旦赶上并超过了前车,就没有尾灯可以为你导航,失去了找到新方向的信心和能力。做一个追随者是没有前途的。”
能够穿过迷雾,带给人们兴奋和希望的,只能是那些早早行动、拥抱未知的家伙。比如去年底横空出世的Open AI,它在9年前出发时,还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现在却有成为全球最赚钱公司的可能,团队在发布 ChatGPT时,本来没抱太大希望、只是当做“研究预览”,却在一夜之间扮演了新时代的灯塔。
越是在保守、脆弱、焦虑、看不清方向的时候,这种抱着好奇和信心,笃定前往未竟之地的人,越是弥足珍贵。
奖赏他们的,或许有无人登临、一览无余的风景,但更可能是寂寞前行的漫漫长夜。害怕吗?能坚持吗?会后悔吗?穿越迷雾的过程,也是他们心性和意志的修炼。
“必见辽阔之地”
上大学之前,周芳没见过海。湖南山里的生活,自有它的秩序和威严。接着是学金融,去写字楼里做投行工作,在那里,所有的未知都要被论证成清晰的数字和逻辑,大家似乎才能喘口气。
直到30岁后,她第一次潜水,进到海平面下的那一瞬间,她知道:有另外一个世界在向她招手。
这个世界有无尽的看不到底的蔚蓝,有黑暗深处不知名生物突然放出的光亮,有牵引她在业务时间去训练、去学摄影、去积累生物知识的莫名力量,也有让她在35岁时提出辞职的笃定。
在身边有这么一个从来不知道的、未知的世界存在,这就足够令人着迷。未竟之地,既是在提醒我们世界很大,“必见辽阔之地”是无需论证的要求;也是提示我们,要完成一些什么,生命才更完整,人生如逆 旅,不该只有循规蹈矩的活法。
于是,周芳放弃投行工作,全身心投入水下纪录片。很快,她发现中国的水下有太多独特的生物没有被记录过,却正在慢慢消失,她笃定这就是她要做的最紧要的事。
但水下不止有壮美,更有惊险与劫后余生。在一次拍摄水下洞穴时,周芳与同伴发现了稀有洞穴水生物盲虾。周芳脱离引导绳,跟随盲虾进入侧旁的洞里,脚蹼和气泡扬起的尘土遮蔽了水下的能见视野,一瞬间,她和同伴什么都看不到,迷失了方向。对死亡的恐惧突然变得具象起来。
那种时刻,笃定不只是意志,也是一种“技术”。因为在水下,一旦紧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耗氧量是翻倍的,五分钟之内气瓶就会一干二净。
很多次类似的经历后,周芳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自然是不可控的,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去驾驭它。除了保持浪漫的情怀,就要学会耐心。这种耐心是对未知的敬畏和理解,是积极的等待,然后大自然总会给到你一些惊喜。”
比如珊瑚产卵一年只有一次,画面稍纵即逝。虽然能根据海水温度、月亮周期、昼夜循环等因素推断产卵的大致时间,但具体在哪一天哪一刻发生,都是未知。第一年去拍时,周芳在岛上守了七八天,一无所获。第二年继续蹲守。晚上12点多,她感到珊瑚可能会产卵了,但是5分钟后还是1小时后,氧气能不能支撑,不知道,能做的就是一如既往地在黑暗中等待。
然后,在黑暗的渺茫中,有一两颗粉红色的卵粒突然在眼前蹦出来,那个画面让她的呼吸都要停止了,紧接着,几秒钟后,那一小片海就像瞬间被烟火点燃了一样,上万颗卵粒从珊瑚丛里面腾空而起。那一刻,震撼到她的,不仅是视觉的美丽,更是生命力量的对话。
带着这份笃定,周芳完成了中国首部水下生态纪录片《水下中国》,但激励着她继续前行的,已经不只是影像和自然的魅力,而是跟随更深的水域、更难的选题,要对生物的习性等知识有更深的学习和理解,甚至跟它们产生情感的交流,这是她面对未知的精进之路:“你是海洋的一个学生,一生都会跟着你的拍摄主体不断进步”。
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与Lens一同拍摄的纪录片《未竟之地,总有人笃定前行》,讲述了周芳的故事。片中另两位人物是职业赛车手金志勇和越野爱好者杨同灿。他们都曾在某一个时刻,被未竟之地的魅力吸引,适应它,享受它,也必将长久地伴随它。
穿过噪音与迷雾
十五岁从电视上看到拉力赛时,金志勇就有了想成为一名赛车手的念头。但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赛车手的路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在三十多岁才第一次参加厂商举办的赛车比赛,他扫倒赛场一大片桩子,成了被人笑话的“扫桩王”。
三十多岁第一次参加厂商举办的赛车比赛,他扫倒赛场一大片桩子,成了被人笑话的“扫桩王”。
在高手竞技的地方,梦想和勇气是廉价的。能带你穿越噪音和迷雾的,除了笃定的意志,更要有潜行积累的技巧与突破。
厚达五十公分以上的水库冰面,是金志勇最喜欢的练习场。它不会破裂,场地开阔清晰,冰面平滑考验他对车子的控制力。这种高度紧张、强耗体能的训练,金志勇一练一天,车子1.5吨重,有半吨都是车屁股上铲起来挂住的冰雪尘。一遍又一遍,他在寻找摩擦力与速度微妙的平衡点,再把握力道,直到它们成为身体记忆的一部分。
他不仅成了圈内有名的“飞车王”,频频获得各项拉力赛冠军,也把驾行全国、到一个个现场去体会未知当成了自己人生的目标。
和孤勇的赛车手相比,企业家杨同灿更常面临引领团队的问题。
早年生意失意时,杨同灿与同伴第一次越野进藏。在唐古拉山口,突然风雪交加,看不见路,两边都是悬崖峭壁,身体也到了极限,疲惫、恐惧,一齐涌上来。他不停地扇自己嘴巴,以此保持极限状态下的清醒。 最后,在头车的带领下,他们一同翻过了山口。“头车就像头狼,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狩猎,它要分工,要给方向,要让自己是一个强者”。
随着对越野的熟悉,二十多年来,杨同灿在全球四十六个国家,一次次翻过自己心中的山口。就像他前些年的事业,最困难的时候亏了几千万,陷入自我否定,磨难了六七年,也是在越野的路上,在大自然的辽阔中恢复了平静,去思考怎么带领团队走出困境。
慢慢地,杨同灿在越野车队里也成了“头车”,今年六月刚带着车队完成罗布泊穿越。
“人只要认准了一个方向,就跟开车似的,认准了,就把好方向盘。”杨同灿说,“对得起你这颗心,你就往前带”。
携伴前行
穿越迷雾的过程里,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伙伴。
仰望U8对杨同灿便是如此。“一辆好车,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对自己的安全、对未来都有更好的把控能力。”
金志勇发起单人驾旅活动“点亮中国”,已经走过280座城市,还没涉足过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湖北和湖南,他期待和仰望U8一起去完成。作为职业赛车手,他第一次接触仰望U8时,就对它的减震功能和全面的越野能力印象深刻。“人车合一,你有技术,也需要好车来匹配,让你可以一往无前,想去哪里就带你到哪里,知道没有什么能阻挡到你”。
周芳要去的地方,经常是在地图上都没有标记的无人之境,也是仰望U8陪伴她跋山涉水,在一个个极端场景下给她可靠的陪伴,帮助她坚定自己的信心。
就这样,面对职业、生活的危机或者未知,他们成了自己的指路人,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这些路对谁都不轻松,所以,更要感谢自己当初的抉择,和过程里的坚定。
其实,这也是仰望U8的故事。
内燃机汽车占领市场主导地位,已经百年有余。但过去二十年间,仰望背后的比亚迪超前布局,敢于在未知的汽车能源领域一步步开拓,研发并夯实技术。截至目前,比亚迪研发团队超过9万人,授权专利超过2.8万项。国产新能源技术的演变,也让国产汽车从内燃机汽车跟随者,变成新能源电车领域的先驱制造者。
仰望U8则承担了落地比亚迪极致技术的使命:敢为人先,在新能源汽车尚未走向主流舞台的2004年,就推出了搭载四电机驱动系统的 ET 概念车;在潜心积累核心技术多年以后,在最合适的时间推出高端品牌。
基于自主研发的易四方技术平台,仰望U8实现了超过1200匹超强马力、原地掉头、应急浮水、高速爆胎稳行等前所未有的核心能力,让新能源电动车超越了传统汽车架构的安全强度,并在安全边界拓宽后,可以进一步释放极限性能。
一如纪录片的主旨:未竟之地,总有人笃定前行。所谓人车合一,也是车主和品牌精神的惺惺相惜。
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面临重重未知,这个时代也正处在变革调整的十字路口,一波又一波的危机和迷茫,如何面对它们,如何选定自己的方向,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
最终,我们都会适应变化,同时,也被变化所塑造。被它困住或是被它成就。希望我们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辽阔之地。